处于青春期的中小学生,其生活观、价值观、人际交往等方面正处于矛盾和困惑时期,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也让人担心,此时的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引导。清华网校心理社区充分借助网校时效性、互动性的特征,针对学生、教师、父母三大人群开设不同栏目,由知名心理专家为大伙释疑解惑、维持心理健康。
转眼又进入年末,各种节日开始向孩子们展露笑脸。从圣诞到元旦,再到寒假、新年,孩子的心被节日的氛围渲染得一片灿烂。节日给了父母和孩子们一个表达爱和传递感情的非常好契机。父母此时给孩子买礼物无可厚非,但最好不要陷入奢侈圈。
同学之间为表达友谊互赠礼物本来是件好事,可盈盈的母亲近期却有的发愁。原来在得知好朋友小敏想提升英语听力后,盈盈就一门心思的要给她买一个iPod做圣诞节礼物。盈盈的爸爸妈妈平常对盈盈的教育也是对朋友要真诚,了解付出,但一个初中生就要送这么贵重的礼物,盈盈妈心里还是有嘀咕。与盈盈妈遇见类似问题的还有凯莱爸,那天小凯莱兴高采烈的宣布了自己想要的圣诞节礼物,一套组合模型玩具,父亲一看,真是价格不菲
一些父母表示:大家也不想花这么多钱给孩子买高端产品,但看到别的爸爸妈妈给孩子买这买那,而自己不买,心里就感觉亏待了孩子。再说,目前儿童消费的攀比风太厉害了,总不可以让自己孩子太寒酸吧!针对上述状况,清华大学附属中小学网校的心理专家给父母朋友们一些忠告和建议:
1、对于孩子之间互赠礼物,父母要适合引导
人与人之间的交往,需要表达和交流。孩子之间互赠礼物确实是很好的选择,但到底什么样的礼物才能最适合的表达心意,这却是个问题。对此,父母应使孩子了解以下两点:
第一,礼物的珍贵程度和昂贵程度未必成正比
这个道理对于成年人来讲比较容易理解,但对于孩子,却是一道难点。孩子的思维单纯,会在礼物的贵重程度和心意之间画一个等号,觉得赠送的礼物越贵重,就代表两个人的关系越亲密。这种不成熟的思想是致使孩子盲目选择高价礼品的要紧原因之一。
作为父母,要给予孩子一个正确的理念,让他们认识到,礼物的意义在于表达心意,贵重与否更多表现的是形式而非心思。有时,一些切实的帮忙,或是一件自己亲手制作的物品,更能让他们感觉到看重,也更容易令他们感动、珍惜。
第二,过重的礼物会给他们带来心理重压
大家在交往的过程中,一直有付出和收成两种需要。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,一对朋友,假如一方感觉我们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,关系就会非常难保持下去。而事实上,假如一方感觉自己得到的太多而没办法回报,那样这段关系同样非常难维系。对于这点,孩子们极少可以考虑到。作为父母,要让孩子了解,赠送礼物物是为了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被看重和需要,而不是为了给他们增加负担。
2、父母应引导孩子正确的消费观,谨慎防范攀比风
孩子高消费固然有社会风气影响、企业刻意炒作等方面是什么原因,但父母引导教育不当也难辞其咎。染之以朱则赤,濡之以墨则黑。在物质上毫无节制地消费和攀比,会助长孩子虚荣、贪图享乐的习气,形成不健康的价值取向和错误的消费观念。
第一,父母应学会为孩子消费的尺度
为孩子的消费应该是有选择、适度的。对孩子购物的欲望,父母不应该随便妥协。不加选择地满足孩子任何的消费需要和无度的消费,都容易使孩子形成铺张浪费、缺少节制的不好的习惯。在为孩子选择消费的过程中即是在告诉孩子,什么是关键的,什么是无关紧要的,这直接影响着孩子价值观的形成。
第二,注意孩子的消费倾向,准时加以引导
事实告诉大家,不好的消费的弊病愈加明显。不断上涨的物欲和盲目攀比的心态,令孩子无暇顾及学习;吃喝玩乐、资金至上的观念深入头脑,一旦欲壑难填,则引发偷盗行为,近年来渐渐上升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,大多与此有关。所以,引导孩子合理消费刻不容缓。父母应教孩子掌握正确看待社会上存在的消费误区现象,并准时加以引导,使孩子培养有选择、了解比较和适度的科学消费习惯。